【政策解读】《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莆田市“十三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莆政办〔2016〕120号)
2016-07-19 00:00:00   来源:莆田市工信局   评论:0 点击:

一、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期间,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阶段,莆田市面临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莆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推进、能源支撑能力逐步强化等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能源环境制约不断加大、节能降耗空间进一步缩小、循环经济产业链亟待完善、技术支持能力较弱等严峻的挑战。鉴于此,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莆田市缓解资源与环境约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指导和推动莆田市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专项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支撑作用和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规划》依据国家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行动计划,根据福建省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莆田市委、市政府关于编制规划的具体部署,结合莆田市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力争成为“十三五”时期莆田市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性文件和行动纲领。

二、主要内容

《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总体要求、空间布局、主要任务、示范工程建设、政策措施和机制保障等六个部分。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

1.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十二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各项指标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其中万元GDP能耗从2010年的0.646吨标准煤下降到了0.468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10年的0.45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了0.34吨标准煤/万元。二是示范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示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示范试点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示范试点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三是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稳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的力度加大、循环经济发展多措并举稳步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初具规模。四是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和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

2.发展机遇。国家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大力支持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把坚持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将节能与循环经济定位在了新的高度。201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推出了33条贯彻落实意见,部署134项近期重点工作。2015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和《莆田市实施行动计划》,为加快推进我市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莆田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规划》的实施,能源支撑能力将得到不断强化,为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3.面临挑战。一是能源环境制约不断加大,随着“336”工程的全面实施,临港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因此,能源环境因素制约不断加大。二是节能降耗空间进一步缩小。一方面全市工业结构主要以轻工业为主,能耗基数低,转型升级带来的节能空间相对较小;另一方面,随着莆田市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永荣石化科技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国投湄洲湾第二发电厂等一批临港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我市能耗将大幅攀升,节能工作的压力持续增大;三是循环经济产业链亟待完善、技术支持能力较弱。

(二)总体要求

在“十三五”期间,我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绿色消费模式普及推广,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立,节能降耗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到2020年,单位GDP综合能耗完成省下达控制目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相关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明显好转。

(三)空间布局

围绕莆田市宜业、宜商、宜居的发展定位,根据莆田行政区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以及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基础,按照“一心两带三基地”的产业发展布局,遵循“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确定全市不同县(区)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

1.仙游县

围绕“依港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的战略布局,深入推进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全力打造生态型中心示范城区,积极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和循环发展,深入推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构筑绿色农业休闲旅游带。

2.荔城区

围绕“一区两地三中心”的发展定位,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积极推进荔城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逐步实施“优二进三”战略,切实加快整合和提升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低碳循环型生态农业。

3.城厢区

积极推进城厢区绿色低碳循环型产业体系和社会体系建设,将其打造成生态型宜居宜业城区。积极推进城市建设的绿色化循环化,大力发展以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的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引导华林经济开发区的循环化改造,持续打造山海生态经济带。

4.涵江区

按照“以港兴区,工业强区,商贸活区”战略布局,把涵江区建设成为宜业、宜居、宜商的绿色化新兴城区。加快建设宜居绿色低碳生态城区,全力建设低碳循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构筑绿色农业休闲旅游带。

5.秀屿区

立足于秀屿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着力建设“港口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滨海新城。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持续推进重点用能企业对标改造,不断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

6.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

充分发挥湄洲岛生态环境和旅游特色优势,加大海岛生态建设与绿化保护的投入,构筑妈祖文化蓝色经济带。

7.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

围绕“一园三城”的发展布局,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临港工业园区和城区,努力打造低碳循环型滨海新城。持续推进低碳循环型工业园区建设,全力支持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切实加快“三城”建设的绿色化循环化发展。

(四)主要任务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三是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四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2.构建节能循环型工业体系。深入实施“336”工程,重点推进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鞋服、林产加工、能源等八个行业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节能循环型工业体系。

3.构建绿色服务业体系。一是打造特色电商和金融服务业;二是加快商贸和旅游业绿色发展;三是构建绿色物流和交通运输体系。

4.构建生态型农业体系。一是推动农业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产物资源化和生产生活方式低碳化;二是构建工农服复合循环发展模式。

5.构建循环型社会体系。一是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二是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发展;三是推进生活垃圾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是实施绿色建筑行动;五是全面推行绿色消费。

(五)示范工程建设

1.示范园区(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三个园区:

(1)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构建完善三条循环产业链:一是依托华佳彩高世代面板、新世纪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安特半导体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构建电子信息循环产业链,重点做好窑炉的节能改造及线路板边角料、含铜污泥、蚀刻废液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二是依托中涵机动力有限公司、威诺数控有限公司、云度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企业,构建机械制造循环产业链。重点在绿色设计、生产、回收利用等环节实施关键补链项目。三是依托百威英博雪津、中粮制罐、亿发包装等重点企业,打造食品行业循环产业链。重点推进余热回收利用、中水回用、废渣沼气发电等综合利用。

(2)秀屿临港工业园。构建完善两条循环产业链。一是以LNG冷能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石化产业链。二是构建完善以PA6为龙头的化工新材料循环产业链。重点推进LNG冷能的梯级利用,以及石门澳工业片区的集中供热、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

(3)仙游经济开发区。构建完善四条循环产业链:一是延伸再生塑料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构建废旧塑料回收—分拣—优质塑料破碎—塑料改性材料、木塑建材产品产业链;二是建立再生铜高值化利用产业链,构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五金、废水暖厨卫清洁拆解废铜—分拣加工预处理—优质废铜破碎—铜锭项目、无氧低氧光亮铜产业链;三是完善再生铝高值化利用产业链,构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五金、回收废铝—分拣加工预处理—优质废铝破碎—铝屑、铝块、铝液直、废铝压铸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四是完善再生钢铁、废旧玻璃、废轮胎高值化利用产业链,构建废钢铁、废旧玻璃、废轮胎回收—拆解预处理—优质材料破碎—再生钢铁、再生玻璃、再生塑料产业链。

2.示范企业建设。“十三五”期间,在全市筛选出一批优秀企业,开展节能与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到2020年,各建成10家市级节能型示范企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3.示范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批节能、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示范项目,总投资约为334.4亿元。其中:节能示范项目32个,总投资约为83.6亿元;循环经济示范项目23个,总投资约为113.6亿元;节能环保产业示范项目14个,总投资约为35.9亿元;基础设施项目15个,总投资约为101.3亿元;节能降耗重点推进福建华兴玻璃有限公司、莆田市日晶玻璃有限公司的窑炉节能改造,福建太平洋电力有限公司的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以及石门澳产业园区、东峤工业园区的集中供热项目等;循环经济重点推进福建荔枝新材料有限公司再生纤维生产线项目、莆田市中涵机动力的产品再制造产业化项目以及仙游的废塑料回收再利用等项目建设;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进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仙游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电机项目、莆田莆阳照明有限公司的去电源LED照明等项目建设。

(六)政策措施和机制保障

一要完善政策体系。要完善产业和投资政策、价格和收费政策、税收和财政政策。二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健全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制度,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并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加强日常节能监察管理。三要强化技术和服务支撑。加快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四要建立统计评价制度。建立统计评价体系,加强统计能力建设。五要拓宽筹资渠道。加强财政资金投入,完善绿色金融投资体系。六要加强人才培养教育。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七要鼓励全民参与。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全民行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