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人才“港湾计划”:科技创新人才专栏(五)
2018-08-20 10:02:44   来源:   评论:0 点击:


阙小鸿:鞋业智能制造的“领跑者”


■人物名片:

泉州市第一层次人才

专业领域:机械装备

黑金刚(福建)自动化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


自2007年黑金刚(福建)自动化科技股份公司成立以来,阙小鸿就探索以“机器换工”的方式降低传统制鞋企业对用工的依赖。为此,他带领科研人员成功研发无车缝技术,该技术除了让鞋面外观更加简约时尚,更符合流行趋势,更重要的是可以替代针车工。制鞋企业使用这一设备后,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如果说无车缝熔接机只是小试牛刀,那么历时5年研发的鞋业智能制造数字化生产线则是阙小鸿全力打造的重磅之作。这条生产线涵盖鞋面制作、印线、喷胶、脱楦等流程,融合了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软件工程、人工神经网络、通信技术、控制工程、传感技术、智能识别技术、材料学、机器人控制技术、3D编织技术、激光技术等技术,是国内首条智能化水平化最高、最完整的柔性智能制鞋生产线,被认定为“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科技创新无止境。为了制定能够充分满足传统制鞋产业需求的工程解决方案,阙小鸿走访国内外百余家制鞋企业,了解制鞋工艺、技术需求、行业发展及人才动态,相继攻克多个技术难题,研发多款智能制鞋装备。2015~2016年,黑金刚研发的多款设备被列入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产品;企业研发的两大核心产品“智能机器人喷胶机”和“制鞋全套智能制造生产线”被评选为“泉州市高端装备设备”;2017年11月,黑金刚发起创办我国首个鞋业智能制造创新战略联盟。


“一直以来,我始终保持‘鞋业原生态’的制造形态,以最初级的制造工艺为切入点,基于鞋企的制造流程与资源配套,制定过程优化与制造装备升级计划。由此,推动鞋企有序经营,改变传统产业对人工、技术、工艺等要素的依赖。”阙小鸿表示。截至目前,其个人拥有发明专利22件、实用新型专利122件、外观专利1件,并且主持了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制鞋数控装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研发及应用”的研发。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批量化生产,累计创造产值超2亿元,实现利税6000多万元,推动了区域制鞋业的转型升级。


放眼未来,阙小鸿表示,黑金刚将继续深耕鞋业智造这一传统新兴产业,发挥其行业领导作用,并通过中国鞋业智能制造创新战略联盟这一产学研平台,加大对产业、技术、人才的持续性投入,推动传统鞋业实现转型升级。


谢三都:破译食品精深加工的“科技密码”


■人物名片:

泉州市第三层次人才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副教授

专业领域:食品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所长


谢三都长期从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功能方面的研究,曾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013年,谢三都参与完成的 “提高鱼糜制品品质关键及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针对低值鱼加工鱼糜制品普遍存在凝胶化速度慢、凝胶强度弱且易出现凝胶劣化等问题,开展臭氧处理和转谷氨酰胺酶酶解等鱼糜加工关键技术攻关和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能改善鱼糜制品的持水性、色泽,显著提高鱼糜制品的品质。


目前,该成果已在3家食品企业得以应用,加工增值6.5倍以上,新增产值5.13亿元,新增利税8000万元。其中,海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该项目成果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鱼糜加工企业之一。


“目前,我国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较低,食品加工企业存在规模小、人才资源不足等问题,导致大部分企业技术革新能力有限,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也不高。企业只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投入,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谢三都表示,今后,他将专注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食品+”模式助力地方特色产品,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升级、模式革新。


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团队:深耕大数据应用领域


■团队带头人:莫毓昌

■研究方向:致力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大数据产业化应用、医养数据中心建设

■研究项目:大数据分析和产业化应用



莫毓昌(前排右一)与科研团队(资料图片) 


2017年8月,华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组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团队,由国内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优秀青年学者莫毓昌教授担任团队带头人。


该团队于近期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目前由3名教授和10名副教授组成,其中包括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莫毓昌、华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黄华林、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周向前等。


“团队以研究与大数据分析相关的科学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方法与系统为主要目标,重点研究大数据系统构架与基础设施、大数据分析和推理技术、大数据产业化应用、医养数据中心建设。”莫毓昌介绍,目前团队与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开展深度合作,组建了大数据应用研究所,并在高可用低能耗云计算数据中心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产学研联合研究及成果产业化应用,目前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在审发明专利10项。


另一方面,团队还与福建省天伦之美科技有限公司在区域康养信息共享集成及智能决策支持平台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专注于国内康养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区域康养一体化平台建设。团队研发的康养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康复电子病历系统、区域康养协同医疗系统等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该平台已接入全国10个地级市主要综合医院的康复科室、社区康复医院和养老院,覆盖人口数量达1000万人。区域医养大数据中心已为近80万患者建立诊疗档案。


展望未来,莫毓昌表示,团队将继续在商务大数据、医疗大数据、工业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争取更大的突破,更好地服务于泉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