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创新机制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2018-10-16 09:21:45   来源:泉州政务   评论:0 点击:

一、着力事前防范,注重风险隐患源头管控。


  1.创新“专家+”隐患分析研判。遴选40位食品专家和41位药品安全专家组成专家库。开展校园食堂、超市流通农产品等食药品风险隐患分析研判会议6场,发布风险预警信息2期。


  2.推行“半小时”信息报送机制。在发现前兆信息后,30分钟内采取“电话首报,专网续报”相结合的方式快报,并根据事件内容和发展趋势启动相关突发事件处置程序,确保将食药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推广“线上+线下”舆情引导监测。依托“东南网”等线上信息采集引擎,组建32人的线下食品药品网络宣传员队伍,对发现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的风险和舆情,第一时间跟踪处置,及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及时向公众通报


二、突出事中整治,完善风险隐患排查机制。


  1.“蓝马甲”阳光执法。围绕校园食堂、网红餐饮等群众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热点,推出“蓝马甲”社会共治监督模式。通过网络随机选择10名志愿者,邀请2~3名“两代表一委员”作为“蓝马甲”成员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等,执法过程全程通过网络直播,发现问题现场启动执法程序,群众可通过手机端观看直播参与互动。今年来共组织阳光执法直播27期,现场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305批次,监督抽检35批次,责令整改18次,立案查处9起,近300万人次参与直播活动。


  2.“网格化”实时监管。在全省率先推出“专职监管员+专职协管员+专职网格员”模式,实现13个县(市、区)网格化监管全覆盖。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联动、信息共享,发现问题及时亮灯预警、现场巡查、落实整改并反馈整改情况。截至8月底,全市共录入网格化监管平台巡查记录55741条。


  3.“常态化”专项整治。根据每季度食药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按照“谁监管谁负责”原则开展专项整治,有针对性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如围绕中药材不合格率较高问题,开展“防风行动”对中药材市场进行专项整治。今年来共组织专项整治25个。



三、规范事后监管,实现食药安全长效保障。


  1.完善“一品一码”追溯机制。逐步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做到发现食品风险隐患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截至9月底,全市3785户食用农产品经营者上传赋码追溯信息12.2万条;9606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上床包装食品追溯信息1056.6万条。全市共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上传数据万条。


  2.健全餐饮外烩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印发《泉州市深化餐饮外烩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成立餐饮外烩行业协会,规范餐饮外烩经营许可和安全监管。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持证餐饮外烩经营单位275户,举办5期餐饮外烩经营培训班,培训从业人员1200多名。


  3.试行食品安全责任险。选择学校食堂、旅游景点餐馆、区域特色食品产业等重点领域单位试行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今年来,全市共有420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总保额13.7亿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