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2024-02-21 07:00:00   来源:南平市人民政府   评论:0 点击:

2023年,南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围绕市委“增绿提质、增强支撑、增进福祉、增创特色、增固底板”目标,以认真贯彻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为抓手,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为动力,全面践行法治为民,强化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坚持学习与责任两手抓,强化党对法治政府建设领导

1.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上下功夫。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年度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并纳入各级党校重点课程。市委、市政府党组先后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邀请省上专家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举办法治专题讲座。深化“关键少数”学法用法,依托“线上线下”载体,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线上培训班、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暨全面依法治市专题培训班、市直单位干部政策法规轮训班等,全市领导干部1500余人次参训。

2. 在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上下功夫。在全省率先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清单,明确4类89项具体任务。规范年度述法、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等工作,6个县(市、区)和2个市直单位开展现场述法评议,全市各级党政负责人718人参加述法工作,实现应述尽述;市、县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及时公布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推进市县法治建设工作实地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116项任务均完成整改。

3. 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机制体制保障上下功夫。健全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制度机制,加强办事机构建设,召开六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2次,调整更新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协调小组成员名单。组织开展中央、省、市法治建设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情况中期评估。将落实法治建设情况纳入2023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持续优化分值占比。邵武市、顺昌县分别获评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地区、单项示范项目;顺昌县单项申报项目入围全国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候评项目。

(二)坚持改革与保障双并进,着力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

1. 深化放管服改革,跑出行政服务加速度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推动171个事项落地实施。围绕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创新推出45件便民利企“一件事”套餐改革。持续拓宽“e政务”便民服务范畴,完成220个事项入驻、160个站点部署,在全省率先推出无犯罪记录证明自助办理新模式。行政许可事项“一趟不用跑”占比达91.8%,“即办件”占比达92.5%。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已实现124个事项全国“跨省通办”、37个事项“省内通办”、151个事项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城市“跨省通办”。

2.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赋新能制定《南平市持续深化“便利南平”新十条措施》,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成立福建高质量发展律师服务团南平分团,开展“企呼我应”、“百所联百会”活动,共为611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深化“法律特派员”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对接服务行会商会、企业3260人次。开展涉企行政复议“绿色通道”试点,全面实行涉企复议申请“容缺受理、事后补正”。开展护企安商“亲清八闽”为企服务专项行动,创新构建“警企通联机制”,建立并推广“警企通”,设立16个特色经侦驻企警务联络站。

3. 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构筑生态保护新格局突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重点,组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综治中心联盟。成立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联盟,加强国家公园生态协同保护、系统修复,入选2023年度福建省“十大法治事件”。健全完善生态警务、生态检察、生态审判等机制,探索深化“生态司法碳汇”等创新做法。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闽赣法院、闽赣检察生态司法保护协作机制,“法特派”携手“科特派”共护绿水青山。

(三)坚持格局与体系共健全,强化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1. 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水平公布《南平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推进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政务失信记录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守信践诺政府。2023年南平市本级及部门制定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35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959条,受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12件,发布政策解读54条。健全完善党委及其工作机关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市、县、乡三级604个党政机关法律顾问配备实现全覆盖。

2. 健全突发事件依法化处置。推进各级应急预案编修,共修订1720个应急预案。全市142个乡镇(街道)建成“防抗救结合”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实现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全覆盖,初步形成“半小时”应急救援响应圈。全市共开展应急演练1390场,参与人数2.7万人。创新建立“网格化信息化监管执法”工作机制和“一库三单”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2023年,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8%和19%,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3. 强化依法行政制度化保障。建立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联动机制,向省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21件,报备率和合法率均达100%。登记备案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单位报送文件199件,督促指导报备单位自行纠正问题文件8件。审查市政府政策文件和合同协议等142份,提出审查建议116条。组织开展涉及民营经济、行政复议等专项清理,累计废止或宣布失效行政规范性文件265件。深入开展行政应诉工作专项督导行动,全市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71件,审结241件;发生一审行政案件405件,审结375件,败诉52件、败诉率为13.87%;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为97.97%。

4. 加强协同监管体系化建设。制定并落实《2023年南平市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规范各级各部门监管抽查工作。深化“互联网监管”,市县两级共认领监管事项38729项,梳理行政检查实施清单11201条,累计归集监管行为29.5万条。创新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六个一”工作法,全市食品抽检合格达率96.9%,食用农产品快检合格率达99.99%。加强“信用南平”建设,推送红黑名单数据2000万余条,“双公示”信息22万余条,开展信用信息修复,为全市各类企业开展信用修复3311起。依法开展五类地方金融组织清理规范工作,消除监管盲区。

(四)坚持整体与重点齐推动,推动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1. 完善立法工作机制。以“小切口”、“小快灵”、“1N”立法模式,聚焦促进发展高质量、保障生态高颜值的立法需求,科学编制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由市委转发执行,共编入22件审议调研的法规项目。组建由市直单位、高校教师、社会律师等39名成员组成的立法咨询审查专家库,印发专家库管理办法,进一步充实立法力量。积极探索“一体化”立法,注重上下衔接、内外协调,区别立法、协同立法取得实质性成果。

2. 聚焦重点领域立法。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制定《南平市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办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安全和发展的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系列立法上走在全省前列。加强立法项目论证调研,开展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生态保护、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管理、城市排水管理、气象工作管理等6项立法前期调研。调研评估《南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情况,为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做好准备。

3. 健全地方立法格局。制定立法技术规范,优化立法工作流程,建立立法协商机制,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在确定立法选题、统筹法案起草、审议把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以及政府部门在法规草案起草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拓展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渠道,在10个县(市、区)遴选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多层次征集意见与嵌入式调研,保证立法广泛听取和反映民意,使开门立法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五)坚持规范质效共提升,推进公正文明执法服务发展

1.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梳理编制市县乡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开展乡镇(街道)赋权承接和运行情况评估调研工作,确保乡镇(街道)执法事项赋权承接运行落地落实。推动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省级示范点改革,总结提炼顺昌县生态联合执法“1133”工作机制。指导建瓯市、顺昌县开展好片区联合执法试点改革,推动松溪县开展好“综合查一次”试点工作,积极探索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新举措和新模式。

2. 提升行政执法工作质效。出台《关于完善提升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实施方案》,明确13项完善提升措施。开展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组织“三项制度”落实、案卷评查整改自查自纠和“回头看”专项检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梳理突出问题62个并完成整改。指导各地稳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梳理更新市、县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2827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776项,公布市本级证明事项保留事项58项。市、县各级举办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班近200场次,约6500人次参加培训。

3. 推动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府治理信息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扎实有效推进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全市35个行政执法业务条线305家执法单位和142个乡镇(街道)均按序时完成要素设置、设备配备、非税配置等重点工作,创新建立全市镇街执法案件“日晾晒”机制。2023年,全市142个乡镇(街道)累计使用平台系统开展执法办案1421件,“真试真用真案件”要求有效落实。

(六)坚持防范化解双驱动,深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1. 聚焦预防调处,矛盾纠纷化解有实招。推进诉源治理“四端四网”体系建设,建立网格协商机制,推动政协协商与网格化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优化升级市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和“网格E通”APP,建立健全指挥调度体系。建立健全“教育普法联宣、矛盾纠纷联调、网格治理联防、视频监控联巡、执法司法联动、平安建设联创、生态保护联治”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员精准化管理,先后调解矛盾纠纷42198件,成功率达98.25%。创新信访评理、“有访找一人”信访代理、“连心信访”、信访“125”等机制,先后化解信访问题2016件。

2. 聚焦创新突破,公共法律服务有提升。健全完善市域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市、县、乡、村法律服务机构2069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指导顺昌县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协理员管理导则》正式通过审查,成为全省公共法律服务类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深化“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活动,增加10项援助事项,畅通“南平市掌上12348”等线上申请途径,推进法律援助申请全域通办,全市共办理援助案件2945件。

3. 聚焦广度精度,普法宣传工作有声色。全面完成“八五”普法规划中期评估督导。深化“1121”精准普法机制,探索运用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形式,打造“宋慈说法”系列微动漫、“党校和中小学模拟法庭”等法治文化阵地。举办“扬法治促三争”抖音普法短视频创作大赛活动,征集作品212部,全网播放量超过500万次。发展“蒲公英”普法志愿者11460名,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900余场次,发放资料60余万份;累计创建15个国家级、79个省级、1046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培育建档“法律明白人”19481名,打通乡村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法治建设工作推动力度不均衡,体制机制建设和法治工作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法治工作力量有待进一步充实,执法队伍不稳定、法律专业人才少;三是行政执法监督指导有待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广度、深度还不够,监督效能上偏薄弱。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持续深化法治理论学习,压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法治督察和绩效考评范围。推动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二是持续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依法公开工作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做好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推广应用,推动片区联合执法、“综合查一次”改革,做好乡镇(街道)赋权执法和“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

三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深化行政审批事项管理,加强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法律服务供给护航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高突发事件的依法处置能力和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