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环境建设(火炬)“十一五”发展纲要》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2007-12-12 00:00:00   来源:南平科技   评论:0 点击:

科技部最近发布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环境建设(火炬)“十一五”发展纲要》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两个纲要”)。两个纲要更加强调自主创新,更加强调环境建设,更加强调发展质量。在过去的20年中,火炬计划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个关键时期,火炬如何进一步发挥好环境与产业化建设中坚力量的作用?如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此,我们采访了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

  问:请您谈谈这两个纲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台的?意义是什么?
  曹健林:总的来说纲要出台有两个大背景:一是去年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二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如果说第一个背景是针对全社会的,那么第二个背景就是针对科技界的。在这样的两个大背景下,两个纲要出台的特殊意义主要是抓住机遇。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是非常好的市场机遇。中国经过近30年的开放,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拥有了全世界最大的市场,这个市场也对高技术产品提出了大量的、同时也是高质量的需求,也就为高技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第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或者说提升经济质量的机遇。产业发展有一定规律,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整个产业结构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例如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几乎所有人都关注到了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也需要用高新技术来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也向着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
  第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机遇。所谓和谐社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产业发展而言,更多的是改造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使之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高技术产业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给每个人提供工作的机会、争取过好日子的机会,包括社保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服务业要解决的问题,而现代服务业是由高新技术支撑的,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
  问:您刚才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三大机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实施两个纲要,将达到什么目的?
  曹健林:要达到的目的,简单来说有四个方面:
  第一,完善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体制和机制。要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推进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同时要注意计划指导与地方组织实施相协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第二,以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企业是技术自主创新的主体,我们要通过形成科技企业公共财政引导投入体系来帮助企业的发展。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辅育体系,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
  第三,以发展创新集群为重点,推进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升级工作,推进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我们要逐渐形成产学研联动发展的支撑网络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的工作体系,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高新区的跨越发展。
  第四,聚集要素资源,增强对创新环境和产业化的支撑能力。在高新区内要聚集一支高端的人才队伍,完善技术市场和技术转移的环境与条件,形成资本市场支撑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在《高新区纲要》中明确指出了高新区在“十一五”时期的主要目标,要实现“五个转变”,努力做好“四个提升”,建成“三类园区”。高新区要努力实现优化创业环境、培育内生动力,集中发展特色产业,同时要建立科技资源和优势服务的软环境,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在“十一五”时期,要建成2―3个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园区、特色产业园区这三类园区,力争在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辐射带动作用上得到提升。
  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对火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您认为这次出台的两个纲要与“九五”、“十五”规划相比,有哪些新突破?
  曹健林: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我想着重说明的。新时期,火炬工作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特别是科学发展观。
  两个纲要在内容上的突破应该说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的重要突破:
  第一是更加强调自主创新。相较过去,两个纲要更加强调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强调产学研结合,强调政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推进作用。
  过去我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重视自主创新,但落实到地方、落实到具体的高新区、落实到具体的事例中,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招商引资上。而现在,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阶段,社会需要的是有竞争力的、真正的高新技术,这需要我们全社会,尤其是科技界的努力。我所说的科技界不仅是大学、研究所,而是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的科技人员。除两个纲要外,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例如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所要求的一系列配套措施,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和加速自主创新。
  第二是更加强调环境建设。科学的发展,现代技术的进步需要相应的土壤和条件,科学技术是和社会大环境密切配合、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新的纲要中,我们特别强调了环境建设,强调了体制机制的创新。
  中国对整个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曾经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我们现在运用的高新技术,可以说主要是舶来品,是基于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我们是学来的。如果没有让高新技术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光学习别人的东西,学完第一次还得学第二次。
  我们要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那么企业本身首先要活得健康,要有创新的能力,还要有创新的愿望。这些必须要有一个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来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让我们充分地认识到,真要让企业去创新,主动的与科研机构结合,具有创新的动力,需要有人和他一起承担风险,有人来帮他一把,其中最重要就是投融资体系。国外称企业在创新中承担的风险为“死亡谷”,企业要爬过去,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特别是金融体系的支持。这在我们两个纲要中有特别的强调,而且有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风险投资、政府对中小企业给予创新基金支持、第三板上市、包括直接上会交易,等等。
  另外,就是要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企业联盟。两个纲要主要是要加强对一些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培育支持。政府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产业联盟,对于某一个企业来讲,可以帮助它组织下游的产业,运用其产品,买它的东西;组织它的上游,提供原材料,提供技术支撑,包括它需要的一些服务等等。组织联盟,就是要在各地区形成特色的产业集群。
  第三是更加强调发展质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比较强调的是数量。评价地方工作的时候,主要统计GDP;评价高新区主要是看技工贸总收入。而在今后,要更加强调质量,比如强调节能减排的指标,强调解决就业问题,强调辐射带动作用等。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定要适合我们国家整个发展阶段的目标,这样才能得到全社会的支持。过去我们形成了一种印象,似乎高技术就是自动化,就是少用人,就是把工人数量减下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道理,因为高技术要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劳动者的效率,但这不是全部。高新技术应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劳动者能够加入到产业当中去。特别是我们国家现在还处于工业化的后期,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要从简单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要新增就业,对此两个纲要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另外一个就是辐射带动作用。高新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创造了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到目前为止,国家批准的高新区总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去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了四万亿元,效率是相当高的。但也要看到,不论是高新区,还是高新技术产业,都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整个社会认可了高新区的发展,或者说对高新技术产业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其目的也是希望它有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和影响其他区域的发展,这也是两个纲要所特别强调的。
  我国从总体而言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国家。现在,我们东部沿海的高新区已经填满了,即使是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新区也基本上填满了。因此靠土地扩张,靠出售土地获取第一桶金来支持高新技术发展的这种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必须进行二次创业。
  我认为,未来我们的高新区就是一个大孵化器。高新区的土地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张,高新区里就应该是一些还有待于培育的、有较好的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一旦他们渡过培育期,就应该从高新区里走出来,去找寻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他们的生产企业,需要占用较大土地的企业,甚至应该走到国外去发展。
  两个纲要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突破,但我认为最大的突破就是这三点,这也是跟科学发展观相对应的。我们也希望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科学技术的带动作用和引领作用,能够为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信息来源:国家科技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