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钢丑闻令日本制造蒙羞 再难蒙混过关有造假传统
2017-10-14 00:00:00   来源:中国再制造   评论:0 点击:

“神钢”丑闻迭爆日本制造蒙羞

俞飞

2017,日本制造神话破灭年。继1月东芝再次被揭虚报巨额利润、6月生产“杀人”安全气囊的高田申请破产,9月日产承认汽车出厂检验手续敷衍,10月钢铁巨鳄神户制钢(简称“神钢”)造假丑闻一路延烧。屡屡出现的造假事件,将“精密、精良”的日本制造形象打破,“日本制造大崩坏” 成了媒体上的流行词。

日本并非没有相关法律,但大企业集团的屡屡造假,甚至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曾经在神户钢铁工作时出现过“失误”导致产品质量的问题却不了了之,令人质疑现象背后的深层机制。

“神钢”再难“蒙混过关”

8月“神钢”内部调查中发现数据造假问题。会长川崎博也成立调查委员会,对集团全体进行调查。共同社报道,排名全国第三的“神钢”冒天下之大不韪,大肆篡改铝铜铁制品质检数据,以次充好,包括铝制零部件1.93万吨、铜制品2200吨、铝锻件1.94万件,造假时间长达十年,涉及高管数十人。

本月8日“神钢”召开发布会,向公众道歉。副社长梅原尚人坦言,篡改数据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获得管理层默许,是公司整体行为,并承认问题产品可能引发安全问题。消息一出,举国震惊,10日当天“神钢”股价大跌20%,两日跌幅近40%。《纽约时报》称,“这桩丑闻在日本和其他地区发酵,给该国精密制造业的声誉蒙上了一层新的阴影,精密制造业是日本的一个主要经济支柱。”

一系列丑闻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缺乏为消费者着想的意识。梅原尚人在记者会上解释说:“好像凭经验感觉‘没有收到投诉,应该勉强蒙混过关了’。在民营企业之间的交易中,遵守合约的意识比较低。对品质和安全的意识淡薄以及粗糙的管理体制,难辞其咎。”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丑闻波及200多家下游企业,日本七大汽车巨头、新干线、波音、通用、福特、英国高铁纷纷中镖,叫苦不迭。首当其冲的东瀛汽车业,面临压力山大的产品召回问题,严重性不容小觑。

层出不穷的造假背后,是法律的权威缺位。然而,日本1968年5月就制定了《消费者保护基本法》,领先各国。该法第11条规定:“为了确保消费者安全,日本应采取制定和维护商品和服务标准,迫使企业召回可能损害公众健康和安全的商品。”基本法明确企业是召回责任的主体,标志着日本召回责任制度的法律化。1969年日本修改《汽车型式制定规则》(国土交通省令),正式引入汽车召回制度。

此次问题车在引擎盖和后备箱门采用“神钢”铝制品,品质缺陷导致存在安全隐患。依据法律,汽车厂商必须尽快主动向国土交通省报告,提交解决办法,召回全部问题车进行无偿修理。厂商不履行报告义务,最高处以2亿日元罚款。

遭遇大规模召回事件的丰田,曾对产品缺陷长期隐瞒,负责质保的高管最终移交检方处理;2008年1月三菱汽车前总裁河添克彦等四名高管,因隐瞒产品缺陷被横滨地方法院判刑。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值得一提的是,在承认有未获从业资格的员工执行新车出厂检测后,日产今年宣布召回超过100万辆问题汽车。

《每日新闻》称,今后“神钢”将继续调查产品安全性,一旦确认涉及汽车安全性的重要零部件存在强度不足等问题,可能会升级为大规模召回事件。野村证券分析师松本裕司在一份报告中说,“神钢”在产品召回、更换和可能的诉讼上面临着潜在的代价。副社长梅原表示,不排除部分客户将因此召回问题车辆的可能,目前正与相关企业协商。

一旦下游汽车厂商决定实施大规模召回,天文数字的赔偿势必让违反交易合同篡改质量数据的“神钢”背上沉重的经济和舆论包袱。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证券分析师黑坂庆树表示:“背叛客户的信赖,“神钢”失去了10到20年后的订单。”专家提出,“神钢”最坏的结果可能是破产。就算侥幸能够挺过此次丑闻,也再无企业形象可言。

造假“传统”?

神钢造假事件严重动摇了整个日本制造的信誉基础。造假频发的原因除了要在竞争中维持表面的品牌价值和业界地位之外,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失灵也导致了集体造假并长期掩盖造假行为的严重后果。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踏入政界前曾在神钢工作过,他还两次以首相身份故地重游,题词称赞他们的技术和质量,歌颂“匠人精神”。“希望充分利用日本的技术和匠人精神,带着制造业的骄傲加油。”2007年刚刚当上首相,安倍激励神钢员工说,并在建造中的第二高炉所用的耐火砖上写下“钢之匠”作为纪念。

《产经新闻》去年报道,安倍在一档自民党网络节目中给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打气。他提起自己留学回国后刚进入神户制钢工作时的经历。安倍介绍说,当时他输错了钢管的尺寸数,造出了一大批长度过短的钢管,“本以为会被辞退,最后却没什么大事儿”。难道神钢的不良传统早已有之?

《日本经济新闻》质疑:“为什么神钢总出事?”披露企业曾向“总会屋”(日本黑道控制的组织)输送利益,违反《政治资金规正法》。致力于多元化经营的神钢管理层长期疏于管理,内部缺乏交流,高管各自为政。

实际上去年神钢就曝出过篡改数据丑闻,旗下一家生产钢丝的子公司在9年里持续伪造不锈钢产品强度,将不符合行业强度标准的不锈钢产品冒充合格品出售。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神钢下属的4家企业长期使用同样手法造假,说明众多员工认同了企业的不当行为。企业间的交易本来应秉持“不欺”原则,而神钢所在所谓“力求达到行业标准”的时候,淡忘了客户间的契约意识,甚至是以欺骗的手段来维持客户。这对日本制造业整体的可信度造成负面影响。

日本经济学教授苑志佳分析:“制成品企业在塔尖,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在塔底。长期以来,最终制成品企业习惯于以牺牲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利益来追求自身的产品换代,要求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在技术和成本上跟进。而进入本世纪后,虽然工业制成品技术革新日新月异,但供应商们却越来越跟不上龙头企业的节奏。开发新材料等需要巨大投入,而这些企业已不堪重负。”

二战后日本的骄傲制造业,如今频频作为丑闻主角登场。日本制造跌落神坛,神钢企业理念第一条“提供值得信赖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依旧挂在公司官网最显眼的地方,令人不胜唏嘘。

本文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讲师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 讨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