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入境维修再制造旧机电监管的建议
2017-10-28 11:24: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入境旧机电的维修与再制造是一个新兴产业,市场巨大前景广阔。再制造作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高度契合了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知,“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企业开展高附加值、高技术、无污染的维修业务”。“研究制定再制造旧机电设备允许进口目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试点数控机床、工程设备、通信设备等进口再制造”。

旧机电产品并非大家日常理解经过使用的“二手货”,其中还包含了未使用过的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再制造产品等。质检总局明确规定了旧机电产品包含了已经使用(不含使用前测试、调试的设备),仍具备基本功能和一定使用价值的;未经使用,但超过质量保证期(非保修期)的;未经使用,但存放时间过长,部件产生明显有形损耗的;新旧部件混装的;经过翻新的。

目前全球再制造产值已超过1000亿美元,75%来自美国,其中汽车业和工程机械再制造占到2/3以上。而在我国,再制造业刚刚起步,尚未大规模展开,市场提升空间巨大。有关专家预测,未来中国再制造产业规模将达到每年100亿美元。

我国的再制造产业发展相对较晚,但近10年来发展势头很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再制造中心之一。《2015年度全国进口旧机电产品质量状况》白皮书显示,2015年,全国检验检疫部门共实施进口旧机电到货检验52150批,涉及金额435377.73万美元。从到货目的地看,我国大部分进口旧机电集中在我国沿海的江苏、广东、天津、山东、浙江等省,旧机电产品进口需求重点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领先的沿海地区。从输出国别来看,向我国输出旧机电产品总量居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日本、美国、欧盟国家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

从统计数据中显示,我国旧机电进口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根据公开报道,全球再制造产业平均增长率10%以上,我国上海利用国内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优势和试验自贸区的机遇,2016年上海全市再制造产值约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工程机械、汽车发动机等领域的再制造,处于中国领先水平。

随着我国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配合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调整,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质检总局不断在实践中改革、发展和完善入境维修再制造旧机电监管工作。根据每个时期不同的监管特点,可将入境维修再制造旧机电监管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旧机电检验阶段(2008年之前)。该阶段没有针对入境维修再制造旧机电的特别监管要求,全部适用进口旧机电产品的监管体系。国家质检总局自2002年起,对国家允许进口的旧机电产品逐步调整,建立了以“备案许可、装运前检验、到货检验、后续监管”四个环节为基础的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体系,有效保证了进口旧机电产品在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符合我国法规要求。

第二个阶段是针对性探索阶段(2008年至2012年)。质检总局开始对入境维修/再制造旧机电针对性监管工作的探索。2008年质检总局印发了《关于规范入境再制造用途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管工作的通知》各直属检验检疫局选择了部分行业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开展维修/再制造用途入境试点业务。特别是在自贸区设立以来,针对入境维修再制造旧机电的监管形成了一些优秀的经验,创新监管模式,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国外垃圾进入我国,而且促进了入境维修再制造业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制度完善推广阶段(2013年至今)。2013年质检总局印发了《关于推进维修再制造用途入境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管工作若干要求的通知》,建立起了企业能力评估、备案、风险分析和到货检验的全过程监管模式。2015年质检总局印发《质检总局关于推进维修/再制造用途入境机电料件质量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构建“地方政府支持、企业负主体责任、检验检疫部门监管、相关部门齐抓”的安全管理机制,以口岸查验、监督管理、产成品质量验证三个环节为基础,结合维修/再制造能力评估、境外装运前检验作为管理手段。

通过对我国入境旧机电监管模式的梳理和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入境维修再制造旧机电监管水平。一是细化风险分级管理。批次化的产品检验,已经不能满足于如今的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基于风险分析的分级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针对入境的产品类别,分别进行风险分析,对高风险产品重点监管,低风险产品快速通关,加快通关速度。二是建立信息互通平台。质量安全工作涉及地方政府、特殊区域管理部门、工业和信息化、商务、海关、环保等部门,各部门协作配合非常重要。以建立单一窗口为契机,打通相关部门监管信息壁垒,实行互联互通,形成监管合力。三是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逐步规范和完善再制造产业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支撑、技术导向和市场规范作用,保证再制造产品质量、降低再制造费用、提高再制造效率,促进我再制造产业规范化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