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福建科特派: 让“顶天”科技成果接上“地气”
2018-10-10 16:46:25   来源:科技日报   评论:0 点击:

  不仅可作为“老干妈”“周黑鸭”等产品的原料,其高含量的辣椒碱可用于航空涂料、催泪瓦斯等,辣椒红色素还可做口红……在“辣椒大县”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由科技特派员罗英、吴立东带来的“国内第一辣”“明椒7号”新品种刚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

jiangjin8a5_b.jpg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轫于福建南平,自1999年至今,福建省共派出科技特派员12500多人,上联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下联企业和农户。特别在全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科技特派员们瞄准区域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从“输血式”到“造血式”转变,成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生力军”。


  从无到有的创新示范


  位于龙岩市长汀县红山乡东部的元岭村是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村内无客车通行,无幼儿园或小学,烟草、水稻是村民唯一的收入来源。自从被选任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挂钩帮扶该村后,如何因地制宜地引导群众走上致富路,是一直萦绕在龙岩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饶火火心头的问题。


  “新时期的科技特派员工作不是简单的定点扶贫,而是要精准对接区域发展的科技需求,要因人因地施策,深入农村实际‘对症下药’,切忌‘一窝蜂式’、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搞产业。”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林岿然说。为此,该厅着力推动科技特派员“跨界”服务,采用“以奖代补”“后补助”等政府购买科技服务的方式,支持科技特派员在农村一线创新创业。


  在这一背景下,饶火火结合当地资源气候条件等特点,选择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熟料短段木仿野生灵芝项目。“以前村民都没接触过仿野生灵芝,不知该怎么种,也不敢轻易尝试。”饶火火面对这一问题,总结经验:从无到有发展新产业,需要“以身试法做给农民看”,协作进行项目试验、示范、推广,让村民看到效益,尝到甜头,从而带动一批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今年我们获得了省科特派后补助项目,除扩大林下灵芝种植规模外,还兴建了100平方米灵芝包装加工场所,购置了相关设备,逐步完善灵芝配套加工生产线,集成了融菌棒生产和项目示范为一体的仿野生灵芝示范基地。”饶火火说。


  以项目示范的形式带动农民发展产业,改变了以前单一的“资金输血”形式,增强了农民的“自我造血”功能。2017年,长汀湖岭农林专业合作社种植仿野生灵芝200多亩,采收干灵芝1200多斤,新增效益226800元;今年预计产量将突破3000斤,产值可达50多万元,获利20—30万元。同时,带动红山乡山车村种植仿野生灵芝,新增效益78000多元。


  原来贫困户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风气也为之一变:看到村民种仿野生灵芝尝到了甜头,以种烟、养鸡养鸭为主的贫困户郑德华表示明年也将加入种仿野生灵芝的队伍中来;贫困户郑林生儿媳陆秀芬等户表示明年除参与合作社示范片种植外,还要扩大家庭式种植规模。


  从单一到多样化的价值升级


  枝头挂满鲜红的待收辣椒,收获的辣椒在村里地上晾晒着,在烤房中烤着……9月初,在宁化县曹坊镇石牛村,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辣椒香味。该县种植辣椒地理优势明显,历史悠久,但传统辣椒种植模式导致品种混杂,产出的辣椒个体小、品质差、产量低,抗病性不强,易造成大面积减产。


  针对这一问题,来自三明市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罗英和吴立东携带该院辣椒新品种选育成果“明椒7号”在当地示范种植。与当地传统辣椒相比,种植效益普遍提升50%以上,产量增收1倍以上。被誉为“魔鬼辣椒”的“明椒7号”,更是一支工业“潜力股”。经检测,“明椒7号”中相比普通辣椒的辣椒碱含量高,提取的辣椒碱能够用于生化农药,可有效驱逐蚜虫、食叶虫和跳蚤等;该品种辣椒还是防卫武器的原料,可用于制作催泪瓦斯、也可用于生产功能性涂料,涂在船舶的外壳阻止海藻和海洋生物附着。


  具有特殊“功能”的“明椒7号”比传统辣椒种植有更高要求。“这类品种的辣椒需要单行种植,适合在海拔450米以上凉爽的地方种植,太热的地方,不会挂果或者产量很低”,“春夏交替季节雨水多湿度大,特别要做好辣椒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罗英和吴立东说。为此,从种苗下地到果实收成的几个月里,在宁化的田埂边上,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罗英表示,引进辣椒新品种不仅是为优化宁化县辣椒品种布局,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更是看中了“明椒7号”的工业“潜力”。未来还将瞄准辣椒的工业市场,延长价值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产业。在三明市大田县、南平市政和县,预计在2—3年内种植“明椒7、8、9号”4000亩以上,实现产值4000万元以上,增加产值130万元以上。


  “通过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将科技成果有效导入农村,加速科技成果向农业农村转移转化。”福建省科技厅农业处处长李坚义认为,罗英和吴立东为宁化、大田、政和等县“量身”带来的辣椒新品种,真正让“顶天”的科技成果接上“地气”,使研发有源头有活水。


  从产量到质量的产业蜕变


  设计创新竹子弯出工艺10余种,开辟家具、工艺品等新领域,福建雪龙竹木工贸有限公司从“篾匠”起步到争创高端竹家具、工艺品的科技型企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精彩转身”,有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科技特派员侯伦灯的“一臂之力”。


  福建竹林面积居全国首位,但竹产业普遍存在着资源消耗、简单生产与劳动密集型等“硬伤”。“如何转向高生产率、高附加值与技术型生产模式,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是该企业需要解决的第一大问题。”侯伦灯说。


  针对雪龙公司存在的问题,侯伦灯团队深入工厂车间、竹林山区调研,规划出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提出建议按工艺流程与工序组织规划强化技术管理,生产车间内部各工段提升效益等思路。在产品的精深加工的过程中,侯伦灯及其团队从生产线设计、设备造型、安装调试、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生产试验及技术辅导;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和科技成果对接,提升竹产业开发的科技含量。


  “科技特派员与我们结合,实现了多赢。”福建雪龙竹木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志旺说,一方面他们通过企业锻炼实现产学研无缝链接,开展项目研究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深入企业把脉问题、破解瓶颈,在帮助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能带动一方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服务三农发展的能力。


  在侯伦灯及其团队的带领下,该企业从原来的板材生产,发展到现在的产品精深加工,竹材利用率与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主要生产高端竹工艺板与弯曲型竹家具、厨卫制品与工艺品等,实现年产值约500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从2015年的60人增加到2017年的200人。


  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表示,要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围绕农业产业开展全链条创业,注重加强创新品牌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引领和推动农村科技产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改善、农民收入的提高,是科技特派员的重要工作任务。


  目前,福建省1300多名省级科技特派员活跃在福建407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共创办创建企业、创业基地等600多家,实施科技开发项目720多项,推广新技术1060项(次),引进新品种1410项(次),让48059户农民实现增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