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机器人发展的反方向:非人型机器人
2015-10-18 00:00:00   来源:机器人天空   评论:0 点击:

  2015年,四月份,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大阪大学的石黑浩教授展示了其团队带来的人形机器人。石黑浩教授表示,机器人会应用于更多领域,并且,机器人的外形也会从机器转向人形。其理由为,人们希望在与机器人的相处中获得类似人与人的交流效果。

  机器人分类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一种比较直白,就是人形机器人和非人形机器人。日本是人形机器人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

  机器人作为一种先进的工具,其意义,经济潜力,发展潜力,使用范围等都非常巨大。尤其对于我国,在某些省份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老龄化现象,机器人代替人类执行日常的生产工作在诸多领域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前景。因此对于社会而言,问题不在于是否有必要将资金,研发,人才投入到机器人领域(我相信所有有实力,有野心的集体都会在这个领域布局),而在于将赌注押在哪种机器人类型上能在现在或将来带来更大的收益。

  人形机器人是根据人类设计制作,最终目的之一是通过机器结构,电子设备,复杂算法,实现人体结构,类人情感,类人交流等的模拟效果。类似机器人如前台服务,医疗指南机器人,餐厅人形服务机器人等。该类型机器人在服务行业和娱乐行业有很大的前景。

  

  非人形机器人则是根据任务要求设计制作,最终目的之一是通过所设计的机器人,用更高的效率,更小的成本,更好地完成任务要求。类似机器人如小车型机器人,扫雷机器人,检测机器人,无人机,机器手,水下机器人,水面机器人等等。

  到底将赌注押在哪个地方,不是取决于我们怎么想,而是取决于我们手中有什么牌。机器人的发展,离不开硬件发展,算法发展,周边技术的发展。

  例如这些年非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如此迅速,需求的膨胀当然是一方面,但离不开运算速度越来越快,能耗越来越低,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亲民的运算芯片,与实现越来越便捷,试用包络越来越宽广,运算效率越来越高的各种算法等等。现在的硬件,算法,软件,任务要求等都能够满足非人形机器人设计,生产,使用的各种前提,自然也就可以使起迅速发展。

  笔者认为,当我们手中有更好的牌时,我们就更有信心在高回报的地方下注。

  然而人形机器人需要面对的任务不确定性更高,情感计算难度更大,执行器数量更多,系统能耗与能源系统不匹配的问题更尖锐,适用市场范围更小,不同应用领域可移植性更差,扩展与分解应用更受限等等。这些不利因素导致现阶段人形机器人主要存在于研究所,大学实验室,上市公司某个部门角落。

  当现阶段我们周围有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可以来交流和相处时,一个智商不足10岁,记忆储存可能出现bug,没有目光交流,定时需要充电的人形机器人有什么益处呢?至于未来到底属于哪种机器人,何必这么早去下判断呢?

  

  也许相比于本首终结者图片而言,三围合适的美女机器人更能表达出日本人心中对于未来机器人的看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