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协作机器人:机器人产业发展新节点
2022-09-20 15:54:28   来源:   评论:0 点击:

       自80年代起,中科院研发了第一台中国的机器人,正式开启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化。从陆上机器人、到水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不同类型机器人,逐步出现。

  现如今,笨拙、昂贵的机器人很难满足工业自动化的需求,顺应市场,轻便、灵活、敏捷、低噪音、低功耗、安全的协作机器人应运而生,旨在引导或辅助人类实现特定作业任务,从而降低人类劳动负担。同时,协作机器人能显著改善当今生产装配的困境,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产品定制化的需求。

  可以预见的是,协作机器人有望成为机器人领域下一个增长点,中国企业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跟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

  协作机器人的生产过程

  难点在哪些?

  国内协作机器人厂商在开拓本土市场时主要面临的是人才、零部件等问题。

  简言之,对于国内的本土化协作机器人,更应侧重于技术研发。机器人行业是一个技术壁垒很高的行业,单独掌握某几个技术是很难将机器人整机做好的,所以更需要团队合作。

  此外便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即机器人零部件的问题。实际上,传统三大核心零部件,比如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和减速机,在国产传统的机器人领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而协作机器人比传统的机器人对零部件的要求更高,甚至有些零部件是传统的机器人没有的,比如直流伺服电机、中空编码器等等。

  人机协作机器人的一些特性:比如小型、轻量化,易于操作、高度集成功能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弥补速度上的不足,不但更能适应业内对机器人柔性化和感知能力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而且将人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机器人的力量、耐久性和动作的准确性结合起来,为生产装配环节带来模式创新。

  未来,协作机器人将围绕负载比重、灵活性、智能传感的融合性、高刚度结构的弱化等多个方面升级和变革。

  随着AI、智能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协作机器人将用到很多先进技术,其中包括机器视觉技术,这将有助于国内企业切入机器人产业上游环节,提升附加值。

  与此同时,开源算法软件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协作机器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提高,届时其市场接受度也将随之提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