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锂电池之父”、协会首席专家顾问陈立泉院士:让中国锂电实现“突围”
2024-02-27 16:36:03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   评论:0 点击:

84岁的陈立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研究员。

 

近半个世纪以前,他远在德国,见微知著,修一封“家书”回国,中国锂电池行业命运从此改变;国际风云变幻,他逆流而上、独辟蹊径,打破国外封锁,实现中国锂电池从无到有;全球锂电池千帆竞发,他策划并推动我国锂电突围,从跟跑到全球领跑。

 

有人把他称为“中国锂电池之父”,但他总是拒绝这个称号,摆摆手说:“这个分量太重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白发苍颜的他,壮志依旧:“实现电动中国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MBXY-CR-3464103b74ca6ac900822f472633d403.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图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01

敢为人先建学科,中国锂电池从无到有

1976年圣诞节前,陈立泉受中国科学院派遣赴德国马普协会交流,从事晶体生长研究。

刚到不久,陈立泉了解到超离子导体可以作为全固态锂电池的电解质,而全固态锂电池有可能替代铅酸电池作为新动力驱动汽车。他意识到这对未来中国的能源发展意义非凡。

陈立泉立即向物理所领导汇报,请求转换到固体离子学这一新方向。

 MBXY-CR-b1e82e7950099a66bc733c6d21c23381.png

陈立泉(中间)结束德国访学回国(图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36岁的陈立泉毅然决然地申请“转行”。得到批准后,陈立泉按德国导师要求,用5个月完成了晶体生长研究任务,开始了固体离子学研究历程。

建学科,育人才,中国锂电池之路正式开启。

19788月,陈立泉回国,相继在物理所创立了国内第一个固态离子学实验室,组织召开了中国第一届固体离子学讨论会、成立了中国固态离子学学会。他培养了黄学杰、李泓、曾毓群等在中国锂电池行业担当中流砥柱的科学家与企业家。

MBXY-CR-7edbab8ca8c33e5e4865f288a1a0af2a.png 

198010月,全国第一届快离子导体学术讨论会在黄山举行(图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陈立泉倡导并牵头中国科学院“六·五”锂离子导体重大项目、“七·五”固态锂电池重大项目,以及国家863计划“七·五”储能材料(聚合物锂电池)项目。 

终于,在10年后的1988年,我国第一块固态锂电池在物理所诞生,但由于当时材料体系、电芯设计、制造工艺都不成熟,其短期内并不具有商业化的可能性。

MBXY-CR-3f8681cc59d4d954168db5ad774713af.png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我国第一块固态锂电池(图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990年,日本索尼公司宣布液态锂离子电池开始商业化。 

“中国要想尽快赶超日本,实现中国锂电突围,需要采取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分步走策略。”无数个深夜的思索徘徊,陈立泉最终决定:一方面,先从相对简单的电池综合性能稍低的液态锂离子电池技术方向突围,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另一方面,坚持最终实现全固态的研发策略,使中国锂电池产业转型时,在国际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雄伟的理想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工厂像是一间“手工作坊”,房间内墙面斑驳、门窗破旧,光线昏暗,每走一步,地板就翘起来。陈立泉和团队几位成员下厂当工人,摸清了生产的每个环节。 

“累了,直接关灯,趴在桌上睡一会儿,起来继续干。”陈立泉的学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说,这个习惯保持至今,最近几年条件好了,才买了折叠床。 

陈立泉带领团队在这里建立了圆柱型电池实验线,诞生了中国的第一只圆柱型锂离子电池。1996年该型号锂离子电池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专家鉴定,电池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颗小小电池,拉开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序幕。 

02

独辟蹊径立天地 中国锂电池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产业要想发展,是离不开企业的。 

陈立泉的想法是,研究所往前走半步,企业向前走半步,先共建一条中试线,等技术成熟了,产业化就能做起来了。 

可“暂时还看不到用途”的汽车电池,这实在太“天方夜谭”,几乎没有企业敢投资。 

几经周折,在物理所和中国科学院领导的牵线搭桥下,陈立泉和学生黄学杰找到了投资方,于1997年建成了一条年产20万只18650型锂离子电池的中试生产线,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产品性能和成品率都处于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陈立泉回忆,这是一条“三个为主”的生产线——以我国自己的技术为主、自己的设备为主和自己的原材料为主。“现在看来,它的生产能力微不足道,但当时却是中国锂电池产业化跨时代的见证。”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陈立泉始终坚持基础研究,实现原材料创新突破。他深知,这是中国锂电突围的“底牌”“王牌”。

MBXY-CR-312f826e1d126c436153b7110420f4c3.png 

陈立泉在海外访学(图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997年陈立泉和学生李泓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纳米硅作为锂离子电池核心负极材料并申请该领域的首个专利,发明了“元宵”和“鱼皮花生 ”结构材料,攻克了纳米硅难分散、副反应严重等难题,并实现工程化应用,申报了首件发明专利,并于1999年发表了首篇学术论文。 

20年后的今天,依托该研究的技术已实现了万吨级规模化生产,开发的纳米硅碳负极材料容量提升至2000mAh/g以上,首效超过92%,综合性能达到已量产的世界领先水平。作为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电池核心材料,它支撑了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发展。 

专利是产业发展的“保护器”。陈立泉带领王兆翔等一起于2002年首次公布采用Al2O3界面包覆将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提升至4.5V并稳定循环的技术,至今仍是商业钴酸锂的核心方案之一。他于2004年又和黄学杰一起提出磷酸铁锂掺杂改性提高电子电导方案,打破了国外磷酸铁锂正极碳包覆改性专利垄断,这些专利有效保护了我国锂电产业的发展。 

中国用30余年,实现锂电行业从跟跑到并跑,如何实现突围、领跑全球? 

“必须凝聚社会力量发展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一盘棋。”陈立泉说。 

陈立泉受中国科学院中科集团董事长张云岗之邀,筹划并推动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的前身ATL的创办,推动全中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的成立和发展。 

2009年,面对日韩企业的压倒性领先优势,陈立泉与CATL时任董事长张毓婕击掌明誓“中国锂电突围从CATL开始”,陈立泉作为公司学术委员会主任,选择合适技术路线,密切推动公司与研究院所以及大专院校的紧密合作,为公司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在国家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于2014年中国锂电就实现了突围。 

如今,以CATL为龙头,一大批企业联合发力,推动中国在动力、储能锂电池市场全球占有率均位居世界第一。 

03

决胜全固态电池 电动中国之梦指日可待 

“中国实现弯道超车,必须发展固态锂电池。”陈立泉说。2013年在宁波电池讨论会上,他就提出中国要发展固态锂电池。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举行了第一届固态电池讨论会。 

数十年来,陈立泉在持续攻关综合性能优越的锂电池关键材料、技术体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确保我国电池在全球竞争中保持持续领先优势,陈立泉带领团队一直试图解决固态电池中持续保持固固接触的世界级难题。 

历时38年,陈立泉和李泓等终于在2016年创新性提出了“原位固态化”技术路线,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固相界面的世界难题,开发了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与之相匹配的关键核心材料,形成了固态电池整体解决方案。成立了生产固态电池的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3年,全球量产能量密度最高的360Wh/kg固态动力电池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并实现了全球首套MWh级固态储能系统示范应用。 

对于行业来说,电池体系“原位固态化”技术路线的颠覆性突破,使得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固态电池及关键材料的量产和商业化应用,其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确保了我国在固态锂电池研究开发的国际领先优势。 

陈立泉近半个世纪前的梦想,在今天逐步实现。

MBXY-CR-5059ec455cc7807fd80d7acb9e932e80.png 

陈立泉院士(图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耄耋之年的陈立泉竹清松瘦,最爱的还是电池,就连夫人都忍不住“嘟囔”一句:“他眼里只有电池。”一回家,陈立泉便对着电脑、看文献、做PPT、整理报告。一回研究所,便跟学生讨论。 

紧迫是因为陈立泉有了新的“使命感”:“我们不是为发展电动车而发展电动车,实际上是跟我们国家能源安全密切相关。”针对锂资源可能被卡脖子的风险,陈立泉和胡勇胜等一起还在国内率先布局了无资源束缚的钠离子电池,并在该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已实现产业化。 

站在国家战略需求的角度,鉴于我国富煤、少气、缺油的能源结构特点,陈立泉策划推动“电动中国”战略,而锂电池是驱动“电动中国”从梦想变成现实的关键之一。

MBXY-CR-cb5588642652acab1935d54db5acbc7f.png 

陈立泉和学生在实验室(图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固态电池大干快上,引领电动中国。”陈立泉希望,未来地上的汽车、高铁,天上的飞机,海上的船舶都能够电动化,“这是创新性很强的研究,就像中国锂电池是由跟跑到领跑,最终我们希望固态电池也全面领跑,为实现‘电动中国’的梦想奠定基础。” 

04

大力支持协会工作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陈立泉院士作为协会首席专家顾问,为协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助力协会在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产业对话平台及发声窗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MBXY-CR-374d5dec51df09dcef9bc7f24e9cf06c.png

MBXY-CR-96cac909a19dc6325c82d3ef55ef62df.png

 

陈立泉院士与协会会长陈寿以及各副会长单位、理事单位和监事会代表合影

 

担任深圳市锂电池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首席专家顾问

协会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在国内率先开展“锂电池工程”专业职称评审,打破电池领域职称壁垒,填补了这一领域国内空白,并由陈立泉院士挂帅担任深圳市锂电池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首席专家顾问,被作为宣传典范、改革标杆通过深视新闻、特区报、学习强安等官方媒体全面报告,在当下极具先行示范效应和破冰意义。

MBXY-CR-108e9e952cfca490e677c67a6cc692e3.png

 

 

MBXY-CR-95221e7424aaf051745575e81b43c66c.png 

担任协会副会长单位吉阳智能首席科学家 

协会副会长单位吉阳智能与陈立泉院士签署“首席科学家”聘任协议,联合建立了“电池制造工艺与装备院士工作站”。原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级调研员葛亮,时任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技处副处长曾烨,深圳市人大代表、协会会长陈寿,深圳市高端能源制造集群专家委员会主任、欣旺达副总裁梁锐,协会理事何伟宁等多名企业高管出席会议。

MBXY-CR-0d4ac95a768a49b5d802e3bb4311dc05.png 


为全国首部锂电职业教育教材作序

 MBXY-CR-27b2959e7a1d3fbba384b35554aa86d7.png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下,协会联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以及贝特瑞、欣旺达、海目星、星源材质、新宙邦等5家锂电产业链的领军企业合作共建深圳首个锂电产业学院。目前,学院储能材料与技术系列教材中的首部教材《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也是全国首部锂电职业教育教材已正式发行,陈院士为此作序。


序言原文

2020年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的化石能源结构是富煤、少气、缺油,对煤炭的依赖较重,CO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存在很大能源风险。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电动中国,包括交通电气化(电动汽车、电动船舶和电动航空)和设备智能化(智慧城市、智慧乡村和智慧矿山)

电从哪儿来?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构建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电力需求。其中,储能及动力电池是关键一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电池产业是时代的选择,但同时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性能最好的电池之一,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有率已居世界第一。在其推动下我国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也居世界首位。但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还有提升空间,必须尽快发展固态锂电池,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考虑到资源因素,钠离子电池将成为下一代低速电动汽车和储能的重要电池。

随着动力和储能电池的市场急剧增加,急需锂离子电池制造人才。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至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120万人,人才缺口更是高达103万人。目前,国内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工艺的专业技能人才奇缺,更是缺乏相关的培训教材。期待本书的出版能打开一道产教融合和产学融合之门,为锂电池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书由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和深圳市锂离子电池龙头企业多位专家和工程师参与编写。内容丰富,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具体实用,不仅涵盖了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而且兼顾生产技术问题,适合于从事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研发、生产及应用的相关人员参考,也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材。

陈立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31212


 

 

助力行业发展支持性政策的研究与发布,协会特邀陈立泉院士举办政、产、企交流座谈会

MBXY-CR-ce14705e8b9306d58b57a20945168d4f.png 

协会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委托,特邀“中国锂电研究第一人”陈立泉院士,在市民中心会议室举办了关于“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的专题讲座,会上,陈院士做主题报告,得到市委政研室、市工信局的高度重视。时任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李萌,时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志梅,深圳市高端能源制集群专家委员会主任、欣旺达副总裁梁锐,协会秘书长李小祎,以及市委政研室经济处、市工信局资源综合利用和电力处、协会企业代表参加了专题讲座。

  

出席协会品牌论坛,做前研技术报告,为我国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021(第十六届)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

 MBXY-CR-632fcc007861f0e05a607c1f4c086fb8.png

陈立泉院士在2021(第十六届)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曾围绕“电动飞机将在未来10年内绽放光彩”发表演讲,并指出电动飞将是下一个目标,希望引起大家关注,促进电动飞机的快速发展。

 

2023中国电池产业创新发展论坛

 2023中国电池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作《储能产业,低空经济---从两个奖励说起》的主题报告,陈院士指出:储能产业和低空经济的关键是固态电池,特别是固态锂电池和固态钠电池。考虑成本和技术成熟度等情况,目前主要是原位固态化技术路线。为提升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不仅应关注选固态电池的基础科学问题:如新型电解质材料、界面改性和电池失效机制等,同时也应重视全固态电池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电解质材料的批量化制备技术、大面积固态电解质薄膜连续制备技术、全固态电池一体化制备技术等。

 MBXY-CR-c9d76e2050198817d7682d34ab965b75.png


 

2023(第十七届)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 

在“2023(第十七届)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作题为《锂电创新 电动中国》的致辞。陈院士表示锂电池产业在国家发展中起着很大作用。他指出,电动中国的落地,需要依靠锂电产业的创新发展去推动。为此,陈立泉院士就当前行业最为关注的硅碳负极、无负极金属锂电池、固态钠电池等多领域,分享了国内一些领先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指明了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方向。

MBXY-CR-1b2951c1693db95b9c68fdf51f3ab885.png

 

人物小传

陈立泉,19403月生,四川南充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作为中国“锂电池之父”,他从事锂电池的研究48年,开创了中国固态离子学研究新的学科领域,为中国锂电池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作出了奠基性贡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和国际电池材料协会终身成就奖等重要奖项。是我国锂电池方向的奠基者、开拓者和引领者。


分享到: